在债转股渐行渐近、过剩行业基本面逐步得到改善后,债市又接连曝出违约事件。12月2日,内蒙古博源控股披露债券兑付出现问题。自11月中旬以来,已有4家债券发行人出现债券本金或利息未能到期兑付的情况,发行人所属地区和行业均不相同。虽然其中3家发行人在短暂延期后已实现兑付,但背后显露的资金流动性紧张问题仍令业内忧虑。 两周再曝四起违约 12月2日,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博源控股”)公告称,“16博源SCP001”应于2016年12月3日兑付本息,由于公司流动性不足,资金链紧张,原计划的资金筹措方案目前尚未落实,虽然正在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偿债资金,但是“16博源SCP001”到期兑付仍存在不确定性。 内蒙古博源控股因此成为近两周第四个债券出现兑付危机的发行人。11月17日,河北省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物流产业”)1.5亿元的“15冀物流CP002”因公司应收账款系统归集操作关系,延迟至18日兑付;11月21日,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亿元的“15机床CP003”同样发生技术性违约,随后于22日完成兑付,并补足延迟的利息。 11月28日,中债登公告称,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城建”)发行的“12中城建MTN1”债券利息资金未按时足额到账,发生利息支付事实性违约。两天后,中城建也足额划付了利息。 综合来看,前三起债券违约事件中,发行人都很快进行了偿付,这比此前不少违约事件的解决速度都要快。一位债券分析师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对债券持有人的利益损害相对低一些,也体现出企业的资金状况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不这么认为。例如在将大连机床列入下调信用评级观察名单的决定中,评级机构联合资信称,目前大连机床经营状况正常,但可用的货币资金规模小、债务负担重且存续债务集中兑付压力大。 中信建投债券分析师黄文涛和张君瑞也指出,最近的几例违约,直接原因都是现金流紧张。例如尽管“15冀物流CP002”和“15机床CP003”违约均声称是技术性原因,但实际上若考察这两家违约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便可知道技术性原因仅是表象,违约反映的是二者现金流紧张的事实。 违约将步入密集期 自从2014年债市的刚性兑付“金钟罩”被打破,在多轮债券违约潮中,市场的“承受力”似乎已逐渐加强。但此次4家发行人的接连违约,还是再次重燃起市场的担忧。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表示,当前债券违约进入多发期并呈现蔓延趋势,保险资金约80%配置于信用类资产,信用风险上升。 从上述提到的企业资金流状况进一步来看,违约后,发行人可能更难获得新的融资,从而演变成恶性循环。中金固收分析师许艳和姬江帆指出,“15冀物流CP002”和“15机床CP003”两单技术性违约,背后不仅反映出部分发行人流动性紧张的情况未得到根本缓解的问题,也体现出低资质企业获得银行新增贷款的难度依然很大。两位分析师还表示,由于低资质发行人严重依赖于债市再融资,一旦出现负面事件或技术性违约易加剧再融资难度,容易导致信用风险自我强化。 而无法获得新的融资,也意味着后续到期债券的兑付将成隐患。联合资信指出,大连机床的存续债券“15机床MTN001”、“15机床CP004”和“16大机床MTN001”的信用水平可能会受到影响。 在此方面,内蒙古博源控股和中城建有更大的压力。12月1日,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在下调内蒙古博源控股主体及相关债项信用等级的公告中指出,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博源控股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远兴能源发行的“11远兴债”以及银行借款将集中到期,流动性压力加大,且外部融资环境的变化使其偿债计划在实施上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值得密切关注。 中城建也是如此。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中城建在银行间市场尚有规模161.5亿元的债券余额本金尚未完成兑付,其中规模达60.5亿元的4笔债券即将于一年内到期。最近一期为12月9日到期的中票“11中城建MTN001”,偿还金额为15.5亿元。这个存量债券的规模是目前出现违约的发行人中最高的,可以看出,中城建面临的“大考”还在后面。 流动性风险将加剧 市场对这些发行人的存续债券已经开始有所警惕,尤其是身背160亿元规模的中城建。 不信任的情绪已经开始扩散。华创债券团队指出,中城建已经在“12中城建MTN1”付息日前一周发布付息公告,而最终发生利息违约,再次说明了付息公告的不靠谱。 该团队还指出,银行对中城建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第三方资金短期介入难度大,新股东外部支持不详,12月到期中票继续违约的概率非常大。“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银行对中城建的态度已经相对保守,本期利息违约也能说明这一点。此外根据我们的了解,中城建也在积极寻找其他资金方,如资产管理公司等。”华创债券报告指出。 而对于市场的流动性,华创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屈庆表示,由于此前中城建已有企业债违约,因此其最终违约其实是在市场的预料之中的,违约的预期落地并不会明显地提高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担忧,但在边际上会提高市场的担忧。 “中城建存续债券规模太大,涉及到的投资机构和产品众多,部分踩雷的产品或将有卖债的需求以实现流动性,进而加剧后期信用债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屈庆说道。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12月再出现几起违约事件,市场又会回到4月债市调整的逻辑,即“信用风险担忧加大——产品赎回压力大——市场流动性踩踏”。 不过,中信建投分析团队也从乐观的角度分析称,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均已表示愿意申请成立债转股子公司。其中农业银行已公告称,“拟设立农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亿元,专门处理债转股业务,我们认为随着其他全国性大行以及地方银行陆续开展债转股,从明年开始的几年内,债转股案例会显著增多,将会大大降低信用债的违约风险”。北京商报记者崔启斌程维妙 近期违约债券一览 11月17日河北省物流产业集团1.5亿元的“15冀物流CP002”因公司应收账款系统归集操作延期兑付 11月21日大连机床集团2亿元的“15机床CP003”因技术性违约延期兑付 11月28日中城建“12中城建MTN1”债券利息延期兑付 12月2日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宣布,“16博源SCP001”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 |
债转股开闸违约债潮起 两周再曝四起违约
文章导读: 在债转股渐行渐近、过剩行业基本面逐步得到改善后,债市又接连曝出违约事件。12月2日,内蒙古博源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