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北京网-聚焦北京网,原中国北京网

首页 > 新闻 > 京津冀 > 正文

京津冀交通旅游教育将受益于大数据产业

文章导读:  跨区域的大数据资源……这些都是随着试验区建设逐渐深入,普通市民有望直接获得的收益。《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显示,三地将

  跨区域的大数据资源……这些都是随着试验区建设逐渐深入,普通市民有望直接获得的收益。

  《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显示,三地将打造以北京为创新核心、天津为综合支撑、河北做承接转化的大数据产业一体化格局,并推动三地在交通、航运、环保、旅游、大健康、教育、创新创业等领域的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与民生应用。到2020年底,京津冀三地惠及民生的大数据服务新体系将初步建立,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链接三地创新资源

  每年“双十一”,网购风潮席卷中国互联网和亿万消费者,交易额屡创新高。而在每一秒发生的数十万笔交易背后,是大数据中心在提供技术支撑。

  2016年“双十一”当晚,阿里巴巴IDC团队资深经理赵小舟和技术人员在位于河北张北的阿里巴巴数据中心紧盯着各项技术指标,他们几乎彻夜未眠,这是这个数据中心首次以“关键节点”的身份出现在阿里巴巴核心业务体系中。

  一年前,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团队一直在寻找建设数据中心的最佳地点,并最终被“京津冀大数据”这块创新土壤吸引落地。阿里巴巴计划通过在张北的数据中心为200万中小企业提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服务,助力企业超前布局。

  除了阿里巴巴数据中心,随着京津冀三地互通有无、协同创新,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上下游高端企业布局京津冀。不久前发布的《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地图》显示,2016年京津冀三地大数据企业数量达875家,与2009年的350家相比翻番有余。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主任张伯旭介绍,试验区将打造北京-京津冀大数据核心示范区、天津-京津冀大数据综合示范区、张家口-京津冀大数据新能源示范区、廊坊-京津冀物流金融遥感大数据示范区、承德-京津冀旅游大数据示范区、秦皇岛-京津冀健康大数据示范区和石家庄-京津冀大数据应用示范区。

  作为试验区建设的一部分,首期计划募集100亿元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同时,该基金还将与产业资本、金融机构等在项目端协同创新,预计可带动社会投资总规模达400亿元。

  相关新闻

  十月,到廊坊感知大数据

  本报记者 韩梅 通讯员 王文珩

  日前,京津冀三地合作建设的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应用感知体验中心”在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建。该中心将建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建筑综合体”,成为京津冀大数据成果展示和互动体验的重要平台。素有“京津走廊”之称的廊坊,正在加速聚集全球顶尖的大数据企业和高端人才。

  该中心落户于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园,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预计2017年10月主体工程投入使用。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廊坊市区东北15公里处,距北京国际机场6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5公里,到首都机场、天津港都不超过一小时。

  廊坊市委常委、副市长贾永清表示,将把“应用感知体验中心”打造成廊坊大数据产业发展新高地,依托现有技术能力和产业基础,通过“规划先行、科技引领、机制创新”,形成以大数据展览中心、研发中心、双创中心、应用中心、感知中心为核心的建筑综合体。展览中心主要是体验产业高端展览,研发中心主要是核心技术研发,双创中心主要是创新创业集聚,应用中心主要是技术应用探索,感知中心主要是体验感知科普。

  廊坊将紧紧围绕大数据“应用感知体验中心”建设进行深入谋划,主动加强与国家部委、京津相关部门以及和河北省相关厅局的对接沟通,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一批高端的大数据应用企业和项目,打造全国领先的大数据应用先行区。

  京津冀“应用感知体验中心”建筑综合体外形像“战舰”,蕴含“未来城市”的概念,起伏的屋面景观象征着漂浮的生态城市,错落的屋面体现着自然、生态、科技无处不在。

复制链接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