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北京网-聚焦北京网,原中国北京网

首页 > 新闻 > 京津冀 > 正文

语言学家李佩教授去世 告别"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文章导读: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志豪)12日上午,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发布消息,今日凌晨1点26分56秒,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佩在京去世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志豪)12日上午,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发布消息,今日凌晨1点26分56秒,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佩在京去世,享年99岁。李佩先生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她曾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她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选录学生。

  李佩在英语教学改革方面成果丰硕,并被外国教授称作“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她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70多岁学电脑,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晚年的她用10多年,开设了600多场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还高规格的“中关村大讲坛”。

  没人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有多少是李佩的学生。甚至在学术圈里流传一个说法:从外地给她带东西,只要说是送给“中关村的李佩先生”,她就能收到了。她的“邮差”之多,级别之高,令人惊叹。

  生平    上世纪50年代回国  被称作“年轻的老年人”

  李佩教授1918年出生于北平,她曾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等,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教授。

  李佩中学就读于美国教会学校贝满女子中学,193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38年至1941年在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曾任西南联大学生会副主席。1956年10月,郭永怀带着妻子李佩和女儿历经周折从美国回到了祖国,后来,李佩曾在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西郊办公室任副主任。

  快60岁时,李佩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系,培养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

  81岁那年,李佩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黄祖洽、杨乐、资中筠、厉以宁、饶毅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而且,这些“大人物”来讲课全都是免费的。94岁那年,李佩先生实在“忙不动”了,才关闭了大型论坛。

  在李佩90多岁的时候,她还组织了20多位专家,把钱学森在美国20年做研究用英文发表的论文,翻译成中文,出版《钱学森文集(中文版)》。对外人,李佩先生常常讲钱学森,却很少提郭永怀,旁人说李先生太“大度”了。

  荣誉   一生获无数赞誉  积蓄捐给郭永怀奖学金

  中国科学院网站显示,李佩曾于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三八”红旗手称号,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老有所为精英奖”,1992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突出贡献荣誉奖”和“中国科学院教书育人特别贡献奖”。

  李佩教授一生获得荣誉众多,但她的生活却特别质朴。

  2003年,中国科大45周年校庆时,李佩教授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给郭永怀先生的纯金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永久珍藏。2007年生活俭朴的李佩教授将个人的全部积蓄分别赠与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郭永怀奖学金。4月27日,力学所隆重举行了李佩教授捐赠仪式。6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十周年校庆筹备组宣布,89岁高龄的李佩教授向中国科大郭永怀奖学金捐款30万元人民币。

  评价   博学爱心美丽优雅  “是院里最有威望的人”

  李佩教授被学生公认为博学、爱心、美丽与优雅的象征,深受几代科学家与学生的尊重。

  曾有人这样描述李佩:“李先生承庭家训,学兼中西,是科学院里很难得的一个美国通,她日日奔波于中关村和林学院间;应接国外知名学者,安抚外籍英文教师,有尊严而无傲气;对同学们亦从无疾言厉色,那清逸的身影中有着一颗慈母般的心,是院里最有威望的人物之一。”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语言学系主任罗素·坎贝尔评价李佩的教学思路时指出:“你这是目的性很强的定向培养,不是一般的语言学,可以叫作‘应用语言学’。”有了这一评价,1989年,美国一家语言教学研究杂志特意刊登出一篇文章,引用罗素·坎贝尔的话称李佩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复制链接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