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北京网-聚焦北京网,原中国北京网

首页 > 新闻 > 京津冀 > 正文

童松:为轨道安全建设“一夫当关”

文章导读:  “干上管安全这一行,就是不能出事故,凡事要对得起良心。”对于在北京地铁建设前线奋战了23年的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主任工程师童松

  “干上管安全这一行,就是不能出事故,凡事要对得起良心。”对于在北京地铁建设前线奋战了23年的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主任工程师童松来说,老父亲这句叮嘱,已经成为他半辈子的座右铭。如今,植根于心的“安全”二字已转化为他编制的多部标准,每一部标准都是轨道安全建设的“教科书”。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条件复杂,工程任务繁重,每一个小动作都像是走钢丝,这让老童“压力山大”。顶板上就是文物、隧道在不到1米的距离下穿市政管线、不排水就穿河而过……每条地铁线、每个地铁车站、每段地铁区间,都有不少风险源。老童心里有本儿明账,什么工程何时过风险源他都琢磨得到,一到这时候他就睡不着觉了,而这样的日子在北京地铁的施工过程中并不鲜见。于是,上班他盯现场,下班他盯手机,每天都如履薄冰。

  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促使北京轨道交通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行内人都知道,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最初参考的是铁路安全标准,经常会出现水土不服,在新阶段问题就更加突出。

  于是老童决心自己编制一部“接地气”的地铁建设安全管理标准。编制标准化手册,几乎没有可借鉴的资料,要实地实物验证,通过计算和实物检验制定标准。2011年起,老童一天天地泡在网上查资料,跟大大小小的专家请教,跑遍了满北京的地铁工地。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童松终于编制完成《北京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手册》和《北京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图集》,这意味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有了零的突破老童再接再厉,又主持编制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护设计与施工标准图集》,2014年由住建部批准列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目前编制完成,已经进入审核阶段。这几套标准汇总了地铁施工中安全和质量控制的各个方面,填补了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方面的空白。

   

复制链接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