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贵宾楼牌坊旁的华灯下,40岁的宋云龙跺着脚,朝着快冻僵的双手呵着热气,“这几天可够冷的,大家抓紧,最后一哆嗦了。”在他身边,大货车的尾部放着两个直径超过1.2米的大红灯笼,几位同事正在帮忙装支架。 从2014年春节开始,宋云龙所在的市照明管理中心运维班组承接了建国门至复兴门的灯饰布置任务,“每年春节前都得挂灯笼和中国结,一个月后再收回来明年再用。” 十里长街,从西单到东单两侧挂红灯笼,西单到复兴门、东单到建国门两侧灯杆上挂中国结,一共是130组红灯笼和120组中国结。每次安装都得在午夜12点以后,早上5点前必须收工。“因为需要占道作业,怕影响交通。”岁末天寒,站在7米多高的起重机吊篮里,两名工作人员举着十几公斤重的灯笼或中国结,纯靠手工操作把支架固定在路灯杆上,“遇上刮风就比较闹心,路灯杆和灯笼一起晃悠,螺丝不好拧,原本20分钟搞定的活儿得多花七八分钟。” 按计划,15日夜里到21日凌晨,十里长街的灯饰布置就要全部到位。连着几个晚上,最低气温都在零下9℃左右,宋云龙和20多位同事加班加点。没想到的是,从19日开始赶上连续大风天,夜里施工难度增大了不少,也让大伙儿的心提起不少。按照安全要求,6级以上阵风就不能进行施工了。“还好这两天夜里风都不算大,没遇到什么意外,进度正常。”宋云龙的心里踏实不少。 眼看最后一组要收尾了,支架上的一个卡槽却突然闹起别扭,怎么也固定不住。“大扳手、锤子。”宋云龙的搭档赵鹏站在吊篮里对着下面大吼。焦急的他朝下面扔下一根绳索,不一会儿,伙伴们准确地把他需要的工具给吊了上来,“心有灵犀呀。”宋云龙对着赵鹏笑着说,连续的工作让他的嗓子已经沙哑了。 一阵叮叮当当,最后一个卡槽顺利入位,拧紧螺栓,接上电源。“合闸。”大嗓门的赵鹏招呼同伴。一瞬间,两个喜庆的大红灯笼发出温暖的光芒,让整个吊篮都蒙上了一层红色,夜色也瞬间温暖起来。 干完活的宋云龙还透露了个小细节,2014年的灯笼是左右各3个小灯笼串着,从2015年改成了左右两个大灯笼,今年的中国结也比往年更大,“支架也用上了和长安街配套的云纹,浑然大气。估计也就是我们会注意这些细节吧,但只要市民觉得年味越来越浓就好。” 目前,全市街景灯光全部开启,并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
长安街喜挂大红灯笼
文章导读: 北京贵宾楼牌坊旁的华灯下,40岁的宋云龙跺着脚,朝着快冻僵的双手呵着热气,“这几天可够冷的,大家抓紧,最后一哆嗦了。”在他身边,大货
- 2017年起北京市招聘会取消行政许可2016-12-23
- 京津冀共享首都科普资源2016-12-23
- 北京东城2017年将增10处幼儿园2016-12-23
- 万名北京市民欢聚大剧院开放日2016-12-23
- 清华大学将重点资助贫困生海外交流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