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九年没在家过春节 冬天穿十多斤皮衣工作 妻子带九个月孩子回家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王思思)检修飞机,听春晚直播,机务组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度过大年三十。 提着一年的收获、满载一年的思念,风霜雨雪挡不住人们返乡的热情。每到春节,春运就成了牵动着中国亿万家庭的心头大事。 但是,有这样一群人,为保障春运期间航班顺利和飞行安全,不得不忍受和父母妻儿无法团聚之苦。在寒风中,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检修每一架承载着思乡之情的航班,他们,就是机务组的工作人员。大年三十,南苑机务组的刘磊和其他同事一样,照常工作。而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九年在机场守岁了。 现场 大年三十 “看”别人回家 “前往毕节的旅客,您的航班已经开始登机了,请您前往相应登机口。”大年三十上午,南苑机场送走了回家过年的最后一批旅客。此时,刚刚还在飞机周围忙活的刘磊和李鹏,则缓步远离了这架“返乡”的航班。 在乘客们候机的时候,机务组的刘磊和李鹏在飞机周围忙碌着,两位“好兄弟”从最外围的飞机外观部分到前后起落架,过筛子一样地检查。刘磊说,机务组工作人员需要在飞机过站期间,利用短短的15分钟,快速高效地对飞机进行检查,确认飞机安全。 刘磊说,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在飞机起飞前、降落后,对飞机整体安全系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说白了就是汽车4S店的工种。” 今年春节,来自河北的刘磊和北京通州的李鹏又没能回家过年,这也是他们在机场分别过的第九个和第七个春节。 习惯 春节更忙 “听”春晚守岁 别人放假的时候,机务人员反而更忙,“春节期间白天大概要保障40多个过站航班,晚上要做二十三四个航后检测。”这是刘磊最近几天的工作量。 为了保证飞机安全运营,机务人员需要白天夜间两班倒,“夜间比较辛苦,因为航后检测会更加细致,而且如果遇到飞机出现故障,基本上熬通宵修一架飞机的事情是常有的。”刘磊说。 在机务人员的印象中,年三十的“春节晚会”是音频格式的,“办公室里唯一的显示屏全天播放的都是航班进出港信息,我们只能通过手机的电台直播听听声解解闷。”和刘磊同组工作的李鹏回忆,每年三十,等到修下一架飞机的空隙,才能回到办公室听听今年春晚的相声小品,以解思乡之愁。 抗寒 重十多斤 工作服像“盔甲” “三九四九不出手”,每年春节期间都是京城最冷的时候,对于在外工作的机务人员来说,冬季更加难熬。 检修时,刘磊和李鹏身上都穿着厚厚的皮衣。“皮子防风,里面还加了一层厚棉花,这就是我们晚间的工作服。”据李鹏透露,上下两身皮衣服加起来得有10多斤重,他们每天都要穿着这身“盔甲”在飞机上上上下下。“没办法,晚上要在室外工作13个小时,不穿厚点不行。” 昨天上午10点,北京温度仅有零下1摄氏度。在机务室外采访过程中,记者手中的圆珠笔一度被冻得不出水。 “一看你就没有经验,我们外出都带水笔。”机务组工作人员说。前几日,北京的最低温度已经跌破零下10摄氏度,晚上工作,他们都戴上厚厚的帽子和口罩,只在眼睛那儿“留条缝”,尽可能地保留“热量”。 如果赶上冰雪天气,每架飞机还要除冰除雪,所花费的工作时间就更长了。 愧疚 聚少离多 孩子才九个月大 刘磊在机务已经干了九年时间,按他的话说,已经不记得上一次跟父母一起吃团圆饭是什么时候了。“我家还算近的,从北京开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河北衡水老家,所以平日与父母相见也比较容易。不过部门有好多同事都在东北、山西、湖南、湖北,他们回趟家就更困难了。” 在刘磊心里,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小家”。刘磊和妻子都是南苑的工作人员,像许多民航家庭一样,他们平时聚少离多,2016年,刘磊家又迎来了“小宝宝”。 现在已经九个多月大了,但是孩子的第一个春节一家人都无法聚在一起。“孩子出生的时候,我的产假只休了7天就赶回来上班了,更别说春节了。”至于目前仍在家休养的妻子和孩子,刘磊只能提前把娘儿俩送到父母家,跟老人一起过个团圆年。 文/记者 王思思 本版摄/记者 柴程 |
机场守岁九年 听春晚解乡愁
文章导读: 连续九年没在家过春节 冬天穿十多斤皮衣工作 妻子带九个月孩子回家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王思思)检修飞机,听春晚直播,机务组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度过大年三
- 2017年起北京市招聘会取消行政许可2016-12-23
- 京津冀共享首都科普资源2016-12-23
- 北京东城2017年将增10处幼儿园2016-12-23
- 万名北京市民欢聚大剧院开放日2016-12-23
- 清华大学将重点资助贫困生海外交流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