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对于市环保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辛连忠来说,这一天与过去18年的每一个工作日无异。早上8点,他准时进了办公室。 电脑屏幕上,左侧的折线图里分布着16条不同颜色的折线,右侧的数据表上,近百个数据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看得记者眼花缭乱。“过去24个小时,全市16区各个站点的监测数据,绘成图表后可以看出空气质量的发展趋势。”辛连忠手眼不停,一边有条不紊地逐个检查数据,一边在笔记本上迅速记录。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氮、PM2.5、PM10、臭氧……10余项监测指标的实时数据,从全市近70个监测站点汇集而来。一天24小时,汇集到这儿的数据就有近2000条。 辛连忠的任务,就是在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里将这些数据逐条审核完毕,发现其中异常的部分,向监测站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再整体分析判断,并就分析结果和气象部门代表进行会商,之后再向上级报送,为空气质量预报作参考。 “上午还得发两条实时监测的微博呢。”辛连忠笑呵呵地,边说边用手揉了揉双眼。 原来,早上8点40分,辛连忠就通过市环保监测中心官微,发布了当天8点城六区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并提醒市民“预计轻度污染的形势将有所持续,到今天夜间,受冷空气影响,空气质量将再次转好。”10点22分,上午10点的全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也发布了出去。 审核空气监测数据需要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这对已经55岁的辛连忠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和年轻的时候比不了了,眼睛都有点儿花了。”在环保监测的岗位上干了18年,辛连忠得了干眼症,用眼时间一长就干涩、发疼、流眼泪。 下午不到1点,辛连忠又坐在电脑前查看、分析来自世界各大气象监测站点中东亚地区的大气监测数据,再结合中央气象台等单位的气象数据和全市各站点的实时监测数据,做出对未来3天空气质量的精确预报和未来7天、10天的空气质量大致趋势的分析。“明天是‘破五’,放炮的人多,今天空气质量的预测就很重要。” 直到下午近5点,预报发布完毕,辛连忠这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这没什么嘛,科里哪个同事不是这样!”说起繁琐的工作,辛连忠从不觉得累。市环保监测中心大气室共有15名预报员,因为每天都需预报,所以不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每天至少2人值班。 今天“破五”,辛连忠还得来值班,加入环保监测岗位18年来,这是常有的事儿,已数不清有多少个春节假期没和家人一起过了。起初的时候,妻子不理解,问他,怎么一到周末节日你就加班?不能换换吗?辛连忠赶紧开导妻子,“不光是我,科里其他同志也是这样的,我们的工作性质就不分节假日,什么时候也离不开人。”慢慢地,妻子理解了,独自承担起了大部分照顾家庭的责任。“工作这么多年也都习惯了,可有时候看着别人周末过节都能陪陪老婆孩子,心里觉得挺对不起她们的。” 记者 王天淇 |
空气质量预报节日“不放假”
文章导读: 大年初四,对于市环保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辛连忠来说,这一天与过去18年的每一个工作日无异。早上8点,他准时进了办公室。电脑屏幕上,左侧的折线图里分布着16条不
- 2017年起北京市招聘会取消行政许可2016-12-23
- 京津冀共享首都科普资源2016-12-23
- 北京东城2017年将增10处幼儿园2016-12-23
- 万名北京市民欢聚大剧院开放日2016-12-23
- 清华大学将重点资助贫困生海外交流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