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北京网-聚焦北京网,原中国北京网

首页 > 新闻 > 京津冀 > 正文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将建100余对合作学校

文章导读:  原标题:“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计划发布 将共同探索完善高校搬迁、合作办学等机制京津冀将建100余对合作学校 千龙-法晚联

  原标题:“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计划发布 将共同探索完善高校搬迁、合作办学等机制

  京津冀将建100余对合作学校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赵颖彦)“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计划今天(17日)发布。上午,《法制晚报》记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将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包括建一所高职院校、21个教师培训基地以及100余对合作学校。此外,三省市还将共同探索完善高校搬迁、建立分校、合作办学等机制,加快教育领域非首都功能疏解。

  疏解  完善高校搬迁 优质教育辐射廊坊北三县

  优化首都教育功能,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目前,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建设正在进展中。北京城市学院向顺义疏解,实现了北京东北郊区方向高校零的突破。目前,北京电影学院等市属高校新校区建设已经启动,北京化工大学等中央高校新校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据了解,未来三省市将共同探索完善高校搬迁、建立分校、合作办学等机制,加强疏解承接地教育合作,研究提出疏解学校新校区建设及运行资金、建设用地、教师工作生活、学生学籍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机制。

  北京市目前正加大市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发挥东城、西城、海淀等教育强区优势,支持通州区内部挖潜,大幅提升教育质量。目前北京二中、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理工附中等4所优质学校已进驻办学。

  今天上午,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签署了《关于开展教育协同发展的合作协议》。未来,三地将合理规划区域教育发展,高品质配置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资源,支持北京市教育资源在河北廊坊北三县创新机制建设优质学校。重点推进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三地基础教育协同发展。

  合作   鼓励开办分校等方式  北大附中在天津办学

  在合作办学方面,三地采取学校联盟、结对帮扶、开办分校等方式开展跨区域合作,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其中,天津市武清区积极引进北大公学项目,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天津市东丽区先后与北京北大方正教育集团、北大附中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优质学前教育机构,建立北大附中东丽湖学校。北京市景山学校、北京五中、八一学校、北京八中、史家胡同小学等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廊坊市香河、大厂、永清、固安等县,保定市等地建设分校项目有序实施,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等3所学校已经在2016年9月实现招生。

  今后,在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方面,将继续鼓励采取教育集团、学校联盟、结对帮扶、委托管理、开办分校等方式,引导北京、天津优质中小学与河北中小学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完善基础教育数字化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京津冀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计划   进行对口帮扶  将建100余对合作学校

  “十三五”期间,将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领域对河北省张、承、保三市及21个贫困县进行对口帮扶。

  其中,“一”即建设一所高职院校。据介绍,这所院校将由天津市出资,支援承德市建设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由天津中德提供职业教育品牌、教育教学指导和专业建设标准。

  “十”是建立21个教师培训基地。据了解,未来将推动三地师范类院校在受帮扶地区的21个县,每县建立一个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养张、承、保地区贫困县教师。

  “百”即建百余对合作学校。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通过“手拉手”、建联盟校等形式组成100余对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开展互访互学等校际合作交流活动,提升受帮扶地区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千”则是实施千人交流合作项目。未来,每年互派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职业院校教师和管理人员250人,四年1000人,进行工作交流和在岗培训。

  “万”即免费提供万节优质课资源。“十三五”期间,将加快基础教育学校图书资源、电子信息资源等共享,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向21个贫困县免费提供不少于10000节优质课资源。

  文/记者 赵颖彦

复制链接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