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北京网-聚焦北京网,原中国北京网

首页 > 新闻 > 京津冀 > 正文

京津冀消除地域壁垒 三地居民共享便利生活

文章导读:  工作生活在河北的北京人,在当地看病也能走医保报销;拿着天津河北的职称证书,在北京也能申报高级职称;老人入住协同养老试点机构,不仅床位补贴“跟人走

  工作生活在河北的北京人,在当地看病也能走医保报销;拿着天津河北的职称证书,在北京也能申报高级职称;老人入住协同养老试点机构,不仅床位补贴“跟人走”,未来医保也有望异地直接报销……

  过去的一年,在看病就医、劳动就业、养老等方面,京津冀消除地域“壁垒”,三地居民共享便利生活。

  ■ 看病就医

  京冀互认9075家医院

  2017年元旦刚过,京冀两地人力社保部门就在全国率先签署了跨省医保直接结算协议。

  在河北燕郊燕达医院门诊收费处,57岁的北京人姜忠涛拿着社保卡一刷,当天看病化验、药费等有关数据便直接上传到北京市医保中心。这张标注着“北京社保”的收费单据也成为京冀两地医保直接结算服务开通后的首张直接结算单。

  在燕郊地区,居住了几十万北京医保人员,其中既有退休人员,也有在职职工。此前,京冀两地医保没有联通,这些在北京参保的居民,在燕郊看病需要个人先全额垫付,然后再走手工报销程序。

  姜忠涛有糖尿病,在燕郊住了十多年,以往为了开药,每月都得开车跑北京朝阳医院。后来办理了医保异地安置后,在燕郊看病也能报销,但得自己先垫付,到了年底集中全年的单据交到单位,再由单位再转至北京医保经办机构手工报销。“一般每次要一两个月才能报销回来。”姜忠涛说。

  “以后看病可方便了。”提起京冀医保直接结算,姜忠涛很高兴,以后看完病可以直接结算,只要支付自己负担的那部分医疗费即可。

  目前北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有2188家,河北有6887家。去年起,在京冀两地长期驻外和退休后异地安置的参保人员,都可从这9075家机构中选择自己异地就医的定点医院。去年底河北燕达医院与北京医保信息系统直接对接,实现了持卡就医实时结算,看病更方便了。

  不仅如此,在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连通前,京冀两地共同为异地就业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力争实现票据提交当天就完成审核。

  27项临床检验结果三地互认

  2016年10月1日起,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正式启动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

  京津冀三地132家医疗机构试行互认白细胞、红细胞检查等27项临床检验结果。其中北京69家,如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院以及北京友谊医院、妇产医院等本市多家市属三甲医院;天津市的37家医院包括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等;河北地区的26家医院,如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等。

  据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项目为临床实验室最为常用、有质量标准、有室间质评计划、易于标准化且有一定地方互认工作基础的检验项目。

  实施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后,在不影响疾病诊断治疗的前提下,患者提供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出具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时,接诊医疗机构原则上将对报告单中互认项目的检验结果予以认可,在不影响疾病诊断治疗的情况下将不再进行重复检查。

  ■ 劳动就业

  拖欠工资三地可协查

  从2016年开始,为方便京津冀三地劳动者跨区域就业,解决他们就近就地维权,三地劳动监察部门又出“重拳”:三地的劳动者,无论在何地工作,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在有证据的情形下可以就近投诉,而不必滞留工作地,京津冀跨区域劳动监察案件实现三地协查。

  河北唐山人老张2015年在北京丰台区一家公司工作,被拖欠四个月工资,后来他回到老家,想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追回欠薪。按以往惯例,他必须要在用工所在地——北京丰台区劳动监察机构投诉,配合调查取证。现在方便了,老张可在唐山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并出示相关证据。唐山地区劳动监察机构按协查程序直接流转至北京丰台区劳动监察机构,进行立案处理,处理结果会及时反馈给老张。

  此外,伴随着北京大量企业和商户外迁,京津冀三地劳动争议也启动了协同处理程序,积极开展案件处理协作,建立跨区域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就地处理机制。

  ■ 异地养老

  异地养老补贴随人走

  2016年11月,第五届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举行。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妇在一家河北健康养护中心展台前咨询。“在北京,孩子住得远,带我们看一次病得好几个小时,这家养老机构医疗条件不错,看病方便。”老先生说,他们已经报名,排队都排到2018年了。

  据了解,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已启动试点,天津武清养老护理中心、河北三河燕达国际健康城、中标集团河北高碑店养老项目成为首批试点机构。

  试点政策试行两年,从2016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试点机构收住京津冀三地户籍的老年人,除享受养老机构所在地民政部门的床位运营补贴,还叠加享受另外两地针对户籍老年人的床位运营补贴。其中,京籍老年人按身体状况等条件,以每床每月300元至500元标准补贴收住机构。如果京籍老人选择到试点机构养老,这部分补贴就可直接拨付到试点机构,与当地床位补贴叠加使用。

  三地低保、低收入和城乡特困政府保障对象,也都可以入住试点机构,三地对于保障人群的补贴和保障费用也可以在试点机构应用。试点期间,试点机构还纳入北京市养老助残卡协议供应商管理。老人在试点机构内可刷“一卡通”消费。

  不仅如此,为方便交通往来,试点机构可向入住机构的京籍老年人给予每人每月100元交通补贴。

复制链接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