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是代表了人类青铜文化发展巅峰的稀世珍宝。以其为基础,运用计算机集成控制技术、借助通用键盘界面的新编钟日前研制成功,在京亮相。 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内人们见到了这一整套设备。它外形模仿曾侯乙编钟文物,每件钟的背后都有一个演奏用的钟槌或钟棒,但跟前却没有乐师来演奏。当乐声响起,人们循声而去,发现有人正在钢琴键盘一样的电子键盘上演奏乐曲,乐曲形成指令,通过计算机集成控制技术,“命令”每一个钟槌准确敲击出相应的乐音。 这项崭新的成果由烟台豪特乐器有限公司联合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博物馆共同研究而成。在此前的研究成果评审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庆柱、著名音乐家徐沛东等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将传统结合现代、艺术联姻科技,使传统编钟从多名专业演奏人员手握钟槌、钟棒操作的打击乐器,演变而成以通用键盘为界面,使广大钢琴、电子琴演奏者都能弹奏的普通乐器,更适合当代社会音乐生活的需要。 |
曾侯乙编钟有了电子操作版
文章导读: 距今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是代表了人类青铜文化发展巅峰的稀世珍宝。以其为基础,运用计算机集成控制技术、借助通用键盘界面的新编钟日前研制成功,在京亮相。在北
- 2017年起北京市招聘会取消行政许可2016-12-23
- 京津冀共享首都科普资源2016-12-23
- 北京东城2017年将增10处幼儿园2016-12-23
- 万名北京市民欢聚大剧院开放日2016-12-23
- 清华大学将重点资助贫困生海外交流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