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表示,他建议尽快将北京新机场命名为“京津冀国际机场”。 2014年12月,备受关注的北京新机场项目获批,2016年3月开工建设,2017年1月新机场主航站楼提前封顶,计划2019年投入使用。但是迄今为止,北京新机场还未正式命名。 吴仁彪认为,北京新机场的命名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京津冀航空运输业的协同发展。北京新机场位于京津冀三地交界处,三地民间争相为新机场取名,甚至还出了“武大郎”(天津武清、北京大兴、河北廊坊)机场这样荒谬的名字。如果命名为“京津冀国际机场”,新机场就成为了三地共建共享的新机场,对推动三地和谐发展会有帮助。新机场的名字也可以用来纪念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 “京津冀”是指地理位置,如同过去我们常说的“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也符合以地理位置命名机场的惯例。“国际机场”则符合北京新机场将来作为国际枢纽机场的定位。至于英文名称,常规取法是“JingJinJi International Airport”。但考虑外国人叫“JingJinJi”可能比较绕口,也可以简称“3J International Airport”,用“3J”代表三地的英文首字母。(《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嘉宁) |
委员建议北京新机场命名为"京津冀国际机场"
文章导读: 3月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表示,他建议尽快将北京新机场命名为“京津冀国际机场”。2014年1
- 2017年起北京市招聘会取消行政许可2016-12-23
- 京津冀共享首都科普资源2016-12-23
- 北京东城2017年将增10处幼儿园2016-12-23
- 万名北京市民欢聚大剧院开放日2016-12-23
- 清华大学将重点资助贫困生海外交流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