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多,在香山路和碧云寺路的把角,75岁的视障老人刘英山拄着手杖,顺着灰色盲道走进邮储银行香山支行的营业厅里。这盲道很特别,从门外人行道一直铺到了厅内业务专柜的座椅旁。 这时,大厅里已有十几位老人拿着折子排队等着领养老金。 听到银行工作人员李浩熟悉的声音后,老汉便“吭吭”两声,“提醒”李浩他来了。 “每次我来取款,她都会帮我取号,引着我去柜台输密码,还把钱正反一致捋顺,面额从小到大,方便我清点。”刘英山乐呵呵地说,李浩就是他的“眼睛”。 每月15、16日,刘英山都会来这儿取养老金。“我眼睛看不见,他们就手把手教我,现在我也能摸着盲文输密码了。”与普通银行网点不同,这里服务柜台上的密码输入器,是特殊申请的版本,有盲文提示按键。 刘英山住在橡胶福利厂的家属院,离香山支行只有1站路。从1978年进入橡胶福利厂,他在香山脚下一住就30多年。 “其实,我早就把折子密码告诉银行工作人员了,对他们特别放心,但他们还是要教我自己输密码,不厌其烦。”刘英山感慨地说,“感觉自己太麻烦人家了。” “残障人士是一个很复杂的群体,他们既不想被漠视,也不想过多依赖他人。过分热情的帮助反而会在无形中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李浩告诉记者,这就是引导老人自己动手输密码的原因。 香山支行附近有四家敬老院和一家橡胶福利工厂,每个月都有数百位老人来领取养老金,其中很多是视力听力残障人士。对这类人群来说,去银行办理一些最简单的存取款业务都是件很费力的事。 除了成为视障老人的“眼睛”,李浩和同事们还是聋哑老人的“手语天使”。 “2007年刚来时,只能写纸条跟他们交流,经常闹误会,心里特别不好受。”李浩自己买了好几套手语教材,每天下班后跟着光盘学,对着镜子反复练习。 苦学三个月后,李浩试着跟聋哑客户比划交流,却发现很多时候对方都看不懂。“原来,手语也是有地域方言的,我学的是标准全国手语,但香山地区有很多手语中的‘土话’。”后来,李浩特意去橡胶厂拜师学手语。现在,这个网点全部9名员工都可以用“香山手语”跟聋哑客户交流了。 每个月养老金发放日,都是香山支行营业网点最繁忙的时候。为了让老人们及时领到养老金,网点会提前半小时开门营业,缩短午休时间,保障前来排队的老人都能及时领到养老金。 “虽然我们网点只有9个人,没有对公业务,老人来办的业务也都特别简单,不会给银行产生多大利润,但能让这些老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值了。”插空扒拉几口午饭的一名员工说。 |
北京“香山手语”无障碍沟通 爱心银行温暖残障老人
文章导读: 上午9点多,在香山路和碧云寺路的把角,75岁的视障老人刘英山拄着手杖,顺着灰色盲道走进邮储银行香山支行的营业厅里。这盲道很特别,从门外人行道一直铺到了厅内业
- 2017年起北京市招聘会取消行政许可2016-12-23
- 京津冀共享首都科普资源2016-12-23
- 北京东城2017年将增10处幼儿园2016-12-23
- 万名北京市民欢聚大剧院开放日2016-12-23
- 清华大学将重点资助贫困生海外交流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