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新绿初绽。4月1日,北京市迎来第33个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城乡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栽花种树,认养树木,参加林地养护、绿地清洁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履行植树义务。 疏解增绿,是2017年义务植树活动的显著特色。记者奔赴各植树点采访时发现,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昌平,包括远郊的怀柔,都将义务植树主会场设在了疏解腾退地块,各个区四套班子带头,挥锹铲土,为市民身边增添绿色。 西城区义务植树主会场“逸骏园”绿地,去年还是一处城中村边角地。今年2月份违建拆除后,被街道规划为小微公园。昨天,西城区100多名机关干部、驻区武警官兵、社区居民代表,来到“逸骏园”,栽下银杏、鹅掌楸、海棠等景观乔木160多棵。东城区在通惠河南岸的大通滨河公园设立了义务植树点。公园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相结合,利用腾退土地可为地区居民增绿6.8公顷。 海淀区双泉堡,过去是京北最大的灯具建材城“万家灯火”所在地。昨天,海淀区200余人在市场腾退后的地块上,种下了油松、白皮松、华山松、元宝枫等1000余株乔灌木。这片130多亩的地块,今后将建成综合公园,提升地区环境,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昌平区七里渠南村,出租大院、低端产业用房拆除后,腾退出300多亩地块,今春全部用来植树。昨天,昌平区200多人在这里种下树木800多棵。 疏解增绿,留白建绿。朝阳萧太后河畔、丰台新宫地铁站西、怀柔北房西桥……曾经的违建和低端产业聚集地,在市民播撒绿色的辛勤汗水中,一点点焕发出新的生机。 由于森林覆盖率逐年在增加,本市可用于义务植树的地块近年来越来越难找。“发动全市人民都来种树,不现实。”首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于2010年确定了首都义务植树尽责的18种形式,参加林地养护、绿化宣传、抚育幼树、购买碳汇、单位屋顶绿化、节日摆花等,均能折算成一定的植树任务。 今年,房山区将义务植树与农村绿化相结合。由政府提供苗木,各村村民自己动手整地、挖坑、栽植,不但美化了自家庭院,也大大提升了农民履行植树义务的尽责率。顺义区在5个街道8个社区中开展“绿植进家庭”活动,园林免费发放绿植,帮助居民打扮自己的阳台,实现身边增绿。通州区号召机关干部、社区居民认建认养绿地,为城市副中心增绿添彩。 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兴起,“互联网+”成为今年首都义务植树的又一大特色。从3月12日中国植树节开始,各大微信公众号关于植树的科普文章频频在市民的“朋友圈”里露脸:《手慢无!北京市民植树最新指南》《扮靓京城!我们选出了这15种植物》《说实话,你真的会种树吗?》……这些公众号以生动、俏皮的语言,向市民传递义务植树点资讯和相关的绿化知识。部分微博、微信公众号还以线上报名的形式,组织粉丝们到郊外集体种树。 据不完全统计,首都第33个全民义务植树日前后,全市共有112万人次参加了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栽植各类树木77.5万余株,挖坑81.9万个,养护树木477.6万余株,发放宣传材料90.8万份。 链接 首都义务植树成活率达88%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2016年年底,首都参加义务植树的总人数达9576.8万人次,植树总株数达2.02亿株,成活率达88%。 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30多年来,北京市森林覆盖率由12.83%提高到42.35%,林木绿化率由16.6%提高到59.3%;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8%提高到48.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5.14平方米提高到16.1平方米。 |
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 112万市民为城乡播绿护绿
文章导读: 春风送暖,新绿初绽。4月1日,北京市迎来第33个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城乡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栽花种树,认养树木,参加林地养护、绿地清洁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履行植
- 2017年起北京市招聘会取消行政许可2016-12-23
- 京津冀共享首都科普资源2016-12-23
- 北京东城2017年将增10处幼儿园2016-12-23
- 万名北京市民欢聚大剧院开放日2016-12-23
- 清华大学将重点资助贫困生海外交流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