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絮无孔不入,让人过敏、烦躁,清理起来很困难也让环卫工人头疼不已。一直以来,杨柳飞絮问题很受大家关注,如今已成为调侃的对象。有市民建议干脆直接换掉所有的毛白杨,改成法国梧桐或者银杏树,还有建议说砍掉所有雌株,但是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就是法国梧桐也飘絮”,树做了贡献不会说话,我们该做的就是科学治理,理性对待。 回忆 京密路上 洋剌子啃黑杨声音清清楚楚 回忆起北京城种植杨树的历史,市园林绿化局前任副局长、国务院参事刘秀晨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在短短60年的植树历史上,北京城曾经有过“百杨齐发进京”的历史,所谓“百杨”,是指各种杨树,但主要还是三种杨树:钻天杨、加拿大杨、毛白杨。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国家急于绿化,因此大规模种植钻天杨。这种杨树原产自意大利,俗称“黑杨”,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里说:“它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树高可达30米,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由于有气势、挺拔、伟岸,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大规模种植“黑杨”,1958年从东德引入,1965年又从罗马尼亚引入。而玉泉路到石景山一带全是钻天杨,都是日伪时期栽种的。这种黑杨树形虽然漂亮,但是有个致命的毛病——病虫害严重。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上世纪70年代,北京市又开始引进加拿大杨,用加杨慢慢替代意大利杨,也就是钻天杨。现在,市民在动物园、紫竹院和玉渊潭公园依然可以看到30米高的、两个人都抱不过来的钻天杨。而加杨在中关村一带非常普及。 但是,加杨也同样面临着病虫害的问题,尤其是各种蛾,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洋剌子”。刘秀晨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京密路上的加杨纵深100米,如列兵一样,非常壮观、漂亮。但是,站在京密路上,他竟然能亲耳听见,洋剌子啃食树叶的“嗤嗤嗤嗤嗤”的声音,惊心动魄,心疼得要命。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密云召开,会议结束后,北京市对罹患病虫害的加杨进行了“毁灭性砍伐”。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经历“文革”的中国百废待兴,北京的绿化工作重新启动,但树不好找。园林人员发现,河北易县培育的毛白杨“漂亮得令人窒息”,随后北京市大规模引种毛白杨,“虽然知道毛白杨有飞絮的问题,但是当时太着急了,确实没注意性别问题。大量引进了雌株毛白杨。”刘秀晨说,俗话说,十年育树,长到今天,这些毛白杨,正在盛年,正是发挥生态效益的最佳时候。尤其它属于北京乡土树种,不是外来户,天生服水土,病虫害较少。“对于毛白杨,科学的态度绝不是消灭,而是适当减少。”刘秀晨又说,柳树就更不要说了,我们常说,无心栽柳柳成荫,就是这个道理——太皮实,太好养活了。 刘秀晨说,目前,新疆杨成为后起之秀,现在不少房地产项目都栽种新疆杨。这种杨树高达30米,也很漂亮,而且雄树多、虫害少。 呼吁 杨柳比法桐银杏更皮实 请多一些包容 针对网络上一些市民建议,北京也应将毛白杨换成法国梧桐、银杏等树种。专家认为,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树也一样。法国梧桐学名悬铃木,它的果实飞毛也对敏感人群造成影响;而银杏发芽晚、落叶早,绿期较短。杨柳树是北京的乡土树种,相对于这两种树则更为“皮实”,长势也更好。因此,专家呼吁广大市民对杨柳树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就表示,法国梧桐树在长江以南大规模种植,那是因为气候适宜。法国梧桐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这么好的树,其实也存在飘飞絮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校周边就禁止种植法国梧桐。”沈院士介绍说。 而在历史上,法国梧桐的地位更是起起伏伏。沈国舫说,有人说法国梧桐是西方树种,是走资派的树,不能种植,于是一些城市就大规模砍伐法国梧桐,培育的法国梧桐树种也卖不出去,都滞销了。“倒是河南郑州市乘虚而入,大面积种植法国梧桐,因此现在中国最漂亮的法国梧桐不在南京,在郑州。”沈国舫院士介绍说。 但是,沈国舫院士强调说,在一个城市,人需要舒服,树也需要舒服,生态环境也要舒服,这就需要物种的多样性。种植的树木尽可能乡土化,丰富多彩。银杏好,也不能只种银杏。那是个古老树种,甚至可以长到3000年,因此生长非常缓慢,城市绿化可以种植,但需要选择好地方。比如,重庆就曾经大规模种植银杏树,但很多树都不成活。 治本 6株老树育种 已培养30万雄性壮子孙 针对有市民建议,与其花费巨资进行治理,不如干脆直接把杨柳雌株都砍掉,对此,沈国舫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杨柳树的生态作用远远大于飞絮的影响,它们生长快,几年工夫就是一片满眼绿,遮阴效果非常明显。柳树树形优美,杨树高大魁梧,“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宽马路,行道树必须要用大树来撑着,才好看,才能起到生态作用。”而且,作为乡土树种,杨柳树耐旱耐寒,尤其节水,能够为北京节约大量水资源。因此,治理杨柳飞絮千万不能一砍了之。如果大量伐除这些树木,会引起城市环境质量和景观的下降,造成更为严重的生态损失。 市园林绿化局表示,无论嫁接还是打药,治理的成本都不低。而从源头上选用雄性毛白杨才是治本之道。目前,北京市正在大兴苗圃大规模培育雄性毛白杨。 “大兴有6株300年以上的毛白杨,质量非常好,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扩繁,通过这6株老树,已经繁育了30万株雄性毛白杨,今后两年将逐渐利用到各大工程中去。”市园林绿化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记者手记 尊重树性就是尊重人性 很多市民都不知道,中国是杨树和柳树的起源中心。人熟是宝,地熟是宝。杨树和柳树太熟悉北京了——它们就是北京的宝。 园林人员对树抱着跟我们不一样的感情,他们把它当孩子。至今,70多岁的刘秀晨都记得他的每一株树都种在什么地方。他会定期探望它们。 如果您觉得北海美,那是因为北海的河岸有柳;如果您觉得机场路帅,那是因为机场的行道树有杨。如果您觉得北京的公园和街道很美的话,那其中的杨柳树就功不可没。杨柳是北京城不可缺少的背景色。 “杨柳垂金”的美景是我们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却是,杨柳树有着强大的固碳滞尘功能:一株成年杨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释放氧气125公斤,滞尘16公斤。一株成年柳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释放氧气204公斤,滞尘36公斤。 树不会说话,但人类应该心存感激。杨柳飞絮不过是为了繁衍生命,如同我们人类,拼命挣吧,只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好。尊重树性,就是尊重人性。宽待飞絮,就是宽待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连飞絮这一自然现象都不能笑纳的话,那人生路上,我们得遇到多少不能释怀的坎儿。相信,那些坎都比飞絮难缠。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文 |
北京治理飞絮:替换所有毛白杨并不可取 不能一砍了之
文章导读: 飞絮无孔不入,让人过敏、烦躁,清理起来很困难也让环卫工人头疼不已。一直以来,杨柳飞絮问题很受大家关注,如今已成为调侃的对象。有市民建议干脆直接换掉所有的毛白
- 2017年起北京市招聘会取消行政许可2016-12-23
- 京津冀共享首都科普资源2016-12-23
- 北京东城2017年将增10处幼儿园2016-12-23
- 万名北京市民欢聚大剧院开放日2016-12-23
- 清华大学将重点资助贫困生海外交流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