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产”成为近年来的热词。根据标准,“新中产”阶层年龄区间在25岁到45岁之间,生活在中国地市级以上城区,受过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年收入在6万至60万之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新中产”人群约有1.8亿人,占总体人群的13%左右。在过去一年,经历了金融和地产市场的大幅波动,“新中产”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资产配置等都产生了相应变化。对于手握闲钱的“新中产”人群而言,2017年会投些什么呢? 方式改变但财越来越难理 程南伟(化名)是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的中层员工,他工作已经十多年,目前年薪在40万左右,在河西拥有两套房,均在一百平方米以上。他告诉《金证券》记者,“从最早有钱就存银行,到后来慢慢拿一部分去炒股买基金,再后来投资房地产,到如今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这么多年来理财方式在渐渐改变,但财越难越理了。” 程南伟只是一个缩影。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这批“新中产”,已经逐步将互联网理财视为一个最主要的投资理财渠道。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互联网理财参与用户已达3亿人,市场规模接近2万亿元。 过去一年,经历了金融和地产市场的大幅波动,“新中产”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资产配置等都产生了相应变化。“最幸运的是在去年低点的时候买了房,最失败的一笔投资是今年年初投了一笔P2P 结果公司跑路了,股票这几年一直都这个闷样,现在压力比较大的是孩子的教育经费历年增加,辅导班一年就要好几万,明年这块资产准备加强配置。”程南伟告诉《金证券》记者。 平均可投资金融金额超12万 好规划网对1.8万“新中产”的调查显示,虽然2016年市场震荡不断,但“新中产”对这块的投入将继续增大,预计2017年他们的平均可投资金融资产将超过12万元。此外,这部分人群对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产依然保持热情,其中长三角人群购房意愿度最高,其次是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数据显示,2016年“新中产”人群的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比高达74%,其他珠宝、收藏品等实物资产占6%左右,金融资产占比约20%,其中一半为包括货币基金、银行活期在内的现金类资产。 过去一年,金融市场低迷和房地产市场火爆导致的资金溢出,令“新中产”人群投资重回“保守”投资态度,降低了自己的金融资产中高风险产品的配置比例,增加了类现金资产。虽然“新中产”阶层青睐的理财产品从传统转向互联网产品,但他们更期待能有高服务附加值产品。在追求收益之外,“新中产”对保障日益重视。包括未婚在内的超过30%的人群有未来新增保障的计划,《金证券》 记者注意到,随着“二胎时代”来临,大部分“新中产”人群表示会加大婴幼儿保险、教育消费方面的投入。 |
平均可投资金额超12万 “新中产”2017年怎么理财?
文章导读: “新中产”成为近年来的热词。根据标准,“新中产”阶层年龄区间在25岁到45岁之间,生活在中国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