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6月19日 /美通社/ -- 不久,国家相关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地方财政补贴对象由车辆购置改为充电基础设施。EC 动力创始人张天浩对此高度欢迎,认为此举有望推动充电行业迎来新一轮增长高潮,助力实现2020年“一车一桩”的目标。该利好消息也将有利于行业从传统粗放式发展向智能多元化发展转型。而这与 EC 动力用新零售 S2B2C 的思路改造智能充电行业,打造无忧充电体验的思路不谋而合。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今年车市最大热点毫无疑问当属新能源汽车逆市强劲增长,根据乘联会厂家销售数据显示,2019年1-5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44.2万台,同比增长58%。而在现实中,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设施的发展却面临瓶颈。每一位电动车车主,一定都曾切身感受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海量充电需求与高效便捷充电服务之间的矛盾”。以北京为例,如果无法安装家用充电桩,车主每次浪费在找桩,等桩的时长接近一小时。而找到以后,还会经常出现可见不可用的情况,不是设备不兼容,就是油车在占位。可以说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充电焦虑。 根据昆仲资本研究报告指出,虽然“平均车桩比”上升达到8.7:1,但用户感受到的“实际车桩比”却是在下降的,因为大多数充电桩的有效利用率低于5% 。其中两个核心问题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第一,可复制性差:用户方便触达的充电场站位置和与之配套的有足够容量的外电源条件,在每个城市都是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这就导致传统充电运营难以规模化复制。 第二,设备使用率低:早期跑马圈地的投资造成了“重数量,轻运营”的模式,直接拉低了充电桩使用率。各大运营商投资了大量位置偏僻的“僵尸桩”,后期缺乏运维,造成设备可用性差。位置好的充电桩,也因用户充电需求的潮汐性难以盈利;就像开饭店,即使地段再好,同等价格下如果没有翻台也难以提高盈利。 拿什么拯救用户的充电焦虑 目前,市场上充电整体解决方案商多趋向于不同运营商的互联互通及撮合导流,目标都是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但项目同质化严重,对运营商并没有太大赋能作用。 作为一个不断创新的连续创业者,EC 动力创始人张天浩从共享汽车行业汲取经验。在深耕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八年时间后,试图用新零售 S2B2C 的模式整合上游供应链端,通过赋能传统充电运营商提升效率,来为终端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无忧充电服务。 根据他的观察,目前在市场上的充电综合解决方案分为两种模式:2C 信息共享和撮合平台,与2B建站运营平台,而将两者优势结合起来,兼顾“有源”场站和“无源”移动式恰恰是EC 动力的机会所在。
在张天浩看来,S2B2C 模式对于充电行业来说,首先S2B是要打通充电运营商在供应链端(充电场站)上的信息孤岛,通过大数据算法平台完成供给侧的网络协同与需求侧的调度匹配,同时通过精细化的服务和产品赋能充电运营商提升运营效率。这样全局结构性的动态优化就可以实现按需定制,不仅能满足任何一个节点的个性化充电需求,也可将海量无序充电行为有序化从而提升效率。具体来看分为下面三个层面:
EC动力的服务场景,完美适配于日常通勤的补电需求和特殊需求(如整车厂的紧急救援服务)以及广阔的商用车、物流车市场。公司凭借着独立开发的模块化充储设备以及能量智慧管理系统,大力发展“有源”场站与“无源”移动式的能源供给网络,致力于提升新能源用户的无忧充电体验,推动便利环保的出行方式。 |
EC动力赋能充电运营商, 打造用户无忧充电体验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