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年终局结果显示,在既往用过多种药物的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无论剂量降低与否,ICLUSIG均可持续提供有临床意义的缓解,且该缓解具有深度和持久度 – 马萨诸塞州剑桥和日本大阪 -- (美国商业资讯) -- 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TSE: 4502)今天宣布,《血液》杂志发表ICLUSIG (ponatinib)治疗难治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或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 ALL)枢纽性2期PACE临床试验的终局数据。该稿件今天上线发布,并将载入《血液》杂志未来的印刷版本中。5年终局结果支持ICLUSIG作为既往治疗药物失效的慢性期CML (CP-CML)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ICLUSIG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具有抑制BCR-ABL1(CML和Ph+ ALL表达的一种异常酪氨酸激酶)天然型和突变型的强效活性,2016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全面核准。ICLUSIG适用于治疗其他TKI不适用的CML或Ph+ ALL成人患者,包括T315I阳性CML或T315I阳性Ph+ ALL患者。ICLUSIG不适用于、也不推荐用于治疗新诊断 CP-CML患者。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白血病科副主任、内科教授Jorge Eduardo Cortes, M.D.表示:“PACE试验是既往接受过2种或3种TKI的CP-CML患者中开展的疗程最长、样本最大的研究,其结果向经治医生提供了有关ICLUSIG临床收益和安全性的重要更新信息。PACE终局结果表明,在上述人群中,无论剂量降低与否,ICLUSIG均可提供有临床意义的持久缓解。” 武田高级医学总监、ICLUSIG全球临床主管Frank Neumann, M.D.博士表示:“上述数据发表是ICLUSIG临床项目的重要里程碑,因为它表明,对于既往TKI失效的适用患者,包括其他TKI不适用的T315I突变型患者,ICLUSIG是持续有效的治疗选择。尽管PACE研究分析未评估较低剂量起始治疗对不良事件和缓解率的影响,但进行中的OPTIC (Optimizing Ponatinib Treatment in CML)试验(NCT02467270)正在回应这一重要问题。” 枢纽性2期PACE试验支持FDA加速审理程序,评估ICLUSIG起始剂量45毫克每天一次在449例CML(270例CP-CML、85例加速期CML (AP-CML)、62例急变期CML (BP-CML))或Ph+ ALL(n=32例)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些患者对既往TKI治疗药物耐药/无法耐受,或具有T315I突变,其中444例可用于有效性分析指标的评估。终局结果反映的是截至2017年2月6日的数据分析,总样本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37.3个月,CP-CML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56.8个月。 《血液》杂志报道的5年终局结果如下:
关于CML、 ALL和费城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起病于骨髓(骨骼内部的柔软组成部分,在此制造血液细胞)中的白细胞早期版本即淋巴细胞。“急性”这一术语表示该种白血病可迅速进展,若未加医治,有可能在数月内病死。 费城染色体是第9号染色体与第22号染色体的片段互换所形成的异常染色体。该互换导致第9号染色体变长,而第22号染色体变短,从而形成BCR-ABL1,费城染色体与CML和Ph+ ALL相关。
关于ICLUSIG® (ponatinib)片 在美国,ICLUSIG的适应证如下:
用药限制: ICLUSIG不适用、也不推荐用于治疗新诊断的慢性期CML患者。 欲了解有关ICLUSIG的进一步信息,请访问www.ICLUSIG.com或拨打1-844-T1POINT (1-844-817-6468)。欲了解有关ponatinib临床试验的进一步信息,请访问www.clinicaltrials.gov。 美国重要安全性信息 警示:动脉阻塞、静脉血栓栓塞、心力衰竭、肝脏毒性 有关完整的加框警示语,请参阅完整处方信息。
警示与注意事项 静脉血栓栓塞: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发生于6% (25/449)的ICLUSIG治疗患者,发生率分别为5% (13/270 CP-CML)、4% (3/85 AP-CML)、10% (6/62 BP-CML)、9% (3/32 Ph+ ALL)。事件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血栓性浅静脉炎、伴失明的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若患者发生严重的静脉血栓栓塞,应考虑调整ICLUSIG剂量或停药。 心力衰竭:致死性或严重的心力衰竭或左室功能不全发生于6%的ICLUSIG治疗患者(29/449)。9%的患者(39/449)发生任何级别的心力衰竭或左室功能不全。最常见的心力衰竭事件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各14例;3%)。应监测患者有无与心力衰竭吻合的体征或症状,按临床指征进行处治,包括停用ICLUSIG。若发生严重的心力衰竭,应考虑停药。 肝脏毒性:ICLUSIG可引起肝脏毒性,包括肝功能衰竭和死亡。1例患者在ICLUSIG启用1周内发生爆发型肝功能衰竭,最终死亡。另发生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最终死亡。死亡患者为BP-CML或Ph+ ALL。重度肝脏毒性发生于各型疾病队列,其中11% (50/449)发生3度或4度肝脏毒性。最常见的肝脏毒性形式是下列指标升高:AST或ALT(所有级别为54%,3度或4度为8%,5%在末次随访时未恢复)、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肝脏毒性事件见于29%的患者。至肝脏毒性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应监测基线肝功能,随后至少每月一次或按临床指征复查。若有临床指征,应中断、减量或停用ICLUSIG。 高血压:治疗中出现的收缩或舒张血压(BP)升高见于68% (306/449)的ICLUSIG治疗患者。53例患者(12%)治疗中出现的症状性高血压(包括高血压危象),判定为严重不良反应。若高血压伴有意识模糊、头痛、胸痛或气促,可能需要紧急临床干预。基线收缩BP<140毫米汞柱且基线舒张BP<90毫米汞柱的患者中,80% (229/285)发生治疗中出现的高血压;44% (124/285)发生1期高血压,37%发生2期高血压。132例基线1期高血压患者中,67% (88/132)发生2期高血压。ICLUSIG用药期间,应监测并处治血压升高,治疗高血压,以便血压恢复正常。若高血压无法用药物控制,应中断、减量或停用ICLUSIG。若高血压显著恶化、不稳定或难治,应中断治疗,并考虑评估有无肾动脉狭窄。 胰腺炎:胰腺炎发生于7%(31/449,6%为严重或3/4度)的ICLUSIG治疗患者。治疗中出现的脂肪酶升高发生率为42%(16%为3度或以上)。在6% (26/449)的患者中,胰腺炎导致停药或治疗中断。至胰腺炎起病的中位时间为14天。31例胰腺炎患者中,23例随停药或减药而在2周内消退。用药最初2个月应每2周检查一次血清脂肪酶,随后每月一次或按临床指征复查。有胰腺炎或酗酒史的患者应考虑额外的血清脂肪酶监测。可能需要停药或减药。若脂肪酶升高伴腹部症状,应停用ICLUSIG治疗,并评估患者有无胰腺炎。若患者症状完全消退且脂肪酶水平低于1.5 x ULN,可考虑重启ICLUSIG。 新诊断慢性期CML中的毒性增加:新诊断慢性期(CP) CML患者一线治疗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显示,单药ICLUSIG 45毫克每天一次的严重不良反应风险是单药伊马替尼400毫克每天一次的2倍。中位治疗暴露期少于6个月。该试验因安全性问题而于2013年10月中止。ICLUSIG组的动静脉血栓形成和阻塞发生率至少是伊马替尼组的2倍。ICLUSIG治疗患者的下列发生率高于伊马替尼组:骨髓抑制、胰腺炎、肝脏毒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皮肤/皮下组织疾病。ICLUSIG不适用、也不推荐用于治疗新诊断的慢性期CP-CML患者。 神经病变:周围及脑神经病变发生于ICLUSIG治疗患者。总体而言,20% (90/449)的ICLUSIG治疗患者出现任何级别的一次周围神经病变事件(2%,3/4度)。最常报告的周围神经病变为感觉异常(5%, 23/449)、周围神经病变(4%, 19/449)、感觉迟钝(3%, 15/449)、味觉异常(2%, 10/449)、肌肉无力(2%, 10/449)、感觉过敏(1%, 5/449)。脑神经病变发生于2% (10/449)的ICLUSIG治疗患者(<1%,3/449 - 3/4度)。神经病变患者中,26% (23/90)发生于治疗第一个月期间。应监测患者有无神经病变症状,例如感觉迟钝、感觉过敏、感觉异常、不适、烧灼感、神经病变性疼痛或无力。若疑诊神经病变,应考虑中断ICLUSIG,并进行评估。 眼毒性:导致失明或视物模糊的严重眼毒性发生于ICLUSIG治疗患者。视网膜毒性包括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出血,发生于2%的ICLUSIG治疗患者。结膜刺激征、角膜糜烂或擦伤、眼干、结膜炎、结膜出血/充血/水肿、眼痛发生于14%的患者。视物模糊发生于6%的患者。其他眼毒性包括白内障、眶周水肿、眼睑炎、青光眼、眼睑水肿、眼球充血、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溃疡性角膜炎。基线时及治疗期间应定期开展全面的眼科检查。 出血:严重出血事件(包括致死)发生于6% (28/449)的ICLUSIG治疗患者。出血发生于28% (124/449)的患者。AP-CML、BP-CML、Ph+ ALL患者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胃肠道出血和硬膜下血肿是最常报告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1% (4/449)。多数出血事件(并非全部)发生于4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严重或重度出血者应中断ICLUSIG,并进行评估。 体液潴留:经评定属于严重不良事件的体液潴留事件发生于4% (18/449)的ICLUSIG治疗患者。1例脑水肿患者死亡。发生率>2%的(治疗中出现的)体液潴留事件中,属于严重不良事件者包括:胸膜积液(7/449, 2%)、心包积液(4/449, 1%)、外周水肿(2/449, <1%)。 体液潴留总发生率为31%。最常见的体液潴留事件为外周水肿(17%)、胸膜积液(8%)、心包积液(4%)、外周肿胀(3%)。 应监测患者有无体液潴留,并按临床指征处治患者。按临床指征,可中断、减量或停用ICLUSIG。 心律不齐:心律不齐发生于19% (86/449)的ICLUSIG治疗患者,其中7% (33/449)为3度或以上。据报告,室性心律不齐占所有心律不齐的3% (3/86),其中1例 为3度或以上。导致起搏器植入的症状性心动过缓发生于1% (3/449)的ICLUSIG治疗患者。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不齐,发生于7% (31/449)的患者,其中约半数属3度或4度。其他3度或4度心律不齐事件包括晕厥(9例;2.0%)、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各2例;0.4%)、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窦房结功能低下(各1例;0.2%)。其中27例的事件导致住院。 对于体征及症状提示心率过缓(昏厥、头晕)或心率过快(胸痛、心悸或头晕)的患者,应中断ICLUSIG,并进行评估。 骨髓抑制:59% (266/449)的ICLUSIG治疗患者报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3/4度骨髓抑制发生于50% (226/449)的患者。AP-CML、BP-CML、Ph+ ALL患者的此类事件发生率大于CP-CML患者。重度骨髓抑制(3度或4度)见于治疗初期,中位起病时间为1个月(范围<1-40个月)。最初3个月应每2周检查一次全血细胞计数,随后每月一次或按临床指征复查,按推荐进行剂量调整。 肿瘤溶解综合征:2例患者(<1%,1例为AP-CML,另1例为BP-CML)在ICLUSIG治疗期间发生严重的肿瘤溶解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发生于7% (31/449)的患者。由于晚期疾病患者可能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在启用ICLUSIG治疗之前,应确保足量补液,并处治高尿酸水平。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ICLUSIG上市后,治疗患者中有发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又名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的报告。RPLS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体征和症状可表现为癫痫、头痛、警觉度降低、精神功能改变、失明、其他视力和神经系统障碍。常表现高血压,根据脑磁共振(MRI)的支持性发现进行诊断。若诊断RPLS,应中断ICLUSIG治疗,只有在该事件消退后且继续治疗的收益大过RPLS的风险时,方可重启治疗。 伤口愈合受损和胃肠道穿孔:由于ICLUSIG可损害伤口愈合,应在大手术之前至少1周中断ICLUSIG。1例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38天发生严重的胃肠道穿孔(瘘)。 胚胎胎儿毒性:按其作用机制和动物研究结果,孕妇服用ICLUSIG可损害胎儿。动物生殖研究显示,在胚胎器官形成期间给予妊娠大鼠口服ponatinib,在低于人类推荐剂量的暴露量时,可引起不良发育效应。应告知孕妇该药对胎儿有潜在风险。育龄女性在ICLUSIG治疗期间及末次给药后3周内应采取有效的避孕。
不良反应 欲报告疑似不良反应,请拨打武田电话1-844-T-1POINT (1-844-817-6468)或FDA电话1-800-FDA-1088或访问www.fda.gov/medwatch。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 哺乳: 建议女性在ICLUSIG治疗期间及末次给药后6天内避免授乳。 请访问美国版处方信息:http://www.iclusig.com/pi
关于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有关武田的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其企业网站:www.takeda.com,有关武田肿瘤部(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全球肿瘤业务部的品牌)的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其部门网站:www.takedaoncology.com。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联系方式:
日本媒体 |
武田宣布发表ICLUSIG (ponatinib)枢纽性2期PACE血液病试验的终局数据
文章导读:– 5年终局结果显示,在既往用过多种药物的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无论剂量降低与否,ICLUSIG均可持续提供有临床意义的缓解,且该缓解具有深度
- 香港首批接受EKOS系統治療的肺栓塞患者2017-01-10
- 武田与PvP Biologics宣布开发乳糜泻治疗新药的协议2017-01-10
- 韓國TL的整形外科院長任重爀:滿意的胸部整形準備2017-01-10
- 全球患者安全、科技年度峰会将首次以高清格式向美国以外地区进行流媒体直播2017-01-20
- 全球患者安全与科技年度峰会将首次以高清格式向美国以外地区进行流媒体直播2017-01-23